1)概述
拟杆菌属寄生于人类胃肠道内,其数量超过大肠杆菌.每克粪便中含拟杆菌和大肠杆菌的量分别为109~1010个和106~108个。拟杆菌在有氧环境中很快灭活,但拟杆菌噬菌体对不良环境条件抵抗力强。脆弱拟杆菌噬菌体有两个群被用作水质评估指示.一类是特异地以脆弱拟杆菌HSP40为宿主的限制性噬菌体。
这种噬菌体的存在是唯一的,仅在人粪便中发现,其他动物的粪便中不存在。污水中的数量较低,在某些地区几乎没有检出。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属于长尾噬菌体科,具有灵活的不能收缩的尾巴,DNA为双链,衣壳最大直径达60nm。另一类用作指示的脆弱拟杆菌噬菌体以脆弱拟杆菌RYC2056为宿主。这一群噬菌体的菌谱非常宽,广泛存在于人和许多其他动物粪便中。该群噬菌体在污水中的数量通常比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要多。
2)作为指示微生物的意义
由于拟杆菌噬菌体与粪便的特殊相关性及其对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被建议作为粪便污染的可能指标,特别是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仅在人类粪便中检出。作为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中的代表,脆弱拟杆菌噬菌体B40-8对氯的抵抗力比脊髓灰质炎病毒型、猿轮状病毒SA11、大肠杆菌噬菌体f2、大肠杆菌和粪链球菌强。脆弱拟杆菌株RYC2056噬菌体对消毒的抵抗力似乎与脆弱拟杆菌噬菌体B40-8相当。脆弱拟杆菌噬菌体,尤其是拟杆菌HSP40噬菌体作为指示微生物的不足是他们在污水和被污染的水环境中含量较低。在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常规检测阴性的饮用水输配水系统中,能检出人类肠道病毒。由于拟杆菌噬菌体的局限性,最适合用于实验室调查、预试验和可能的确认实验中。
3)感染源
在世界上某些地区,有10%-20%的人可排出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因此它们在污水中的数量较体细胞大肠杆菌噬菌体和F-RNA大肠杆菌噬菌体低。有报道被污水污染的河水中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的平均含量是67个/L。而在其他地区,污水中根本检不出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脆弱拟杆菌RYC2056噬菌体可随粪便大量排出,检出较普遍,平均25%以上的人可以排出该噬菌体。对水环境的一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水中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的平均水平比致细胞病变的肠道病毒高5倍。理论上,废水中脆弱拟杆菌噬菌体的实际水平高于其检测值。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空斑实验过程不可能始终保持充分的厌氧条件。要提高污水和被污染水环境中脆弱拟杆菌噬菌体的检出率,尚需对检测方法进行改进。
4)实际应用
与大肠杆菌噬菌体相比,脆弱拟杆菌噬菌体的缺点是其检测方法复杂、费用高。选择培养时需使用抗生素,培养及整个空斑实验过程必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上述条件无疑增加了检测成本。空斑实验通常在24h出结果,而大肠杆菌噬菌体实验仅需8h。
5)对饮用水的意义
饮用水中检出脆弱拟杆菌噬菌体可充分证明水被粪便污染,同时也显示水处理与消毒过程存在着不足。
另外,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的存在是人类粪便污染的强有力证据。但脆弱拟杆菌噬菌体在污水、被污染的水环境和饮用水水源中含量相对较低,这一结果提示,处理后的饮用水供水系统中不含脆弱拟杆菌噬菌体并不意味着不含肠道病毒或寄生原虫等其他病原微生物。
拟杆菌属寄生于人类胃肠道内,其数量超过大肠杆菌.每克粪便中含拟杆菌和大肠杆菌的量分别为109~1010个和106~108个。拟杆菌在有氧环境中很快灭活,但拟杆菌噬菌体对不良环境条件抵抗力强。脆弱拟杆菌噬菌体有两个群被用作水质评估指示.一类是特异地以脆弱拟杆菌HSP40为宿主的限制性噬菌体。
这种噬菌体的存在是唯一的,仅在人粪便中发现,其他动物的粪便中不存在。污水中的数量较低,在某些地区几乎没有检出。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属于长尾噬菌体科,具有灵活的不能收缩的尾巴,DNA为双链,衣壳最大直径达60nm。另一类用作指示的脆弱拟杆菌噬菌体以脆弱拟杆菌RYC2056为宿主。这一群噬菌体的菌谱非常宽,广泛存在于人和许多其他动物粪便中。该群噬菌体在污水中的数量通常比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要多。
2)作为指示微生物的意义
由于拟杆菌噬菌体与粪便的特殊相关性及其对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被建议作为粪便污染的可能指标,特别是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仅在人类粪便中检出。作为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中的代表,脆弱拟杆菌噬菌体B40-8对氯的抵抗力比脊髓灰质炎病毒型、猿轮状病毒SA11、大肠杆菌噬菌体f2、大肠杆菌和粪链球菌强。脆弱拟杆菌株RYC2056噬菌体对消毒的抵抗力似乎与脆弱拟杆菌噬菌体B40-8相当。脆弱拟杆菌噬菌体,尤其是拟杆菌HSP40噬菌体作为指示微生物的不足是他们在污水和被污染的水环境中含量较低。在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常规检测阴性的饮用水输配水系统中,能检出人类肠道病毒。由于拟杆菌噬菌体的局限性,最适合用于实验室调查、预试验和可能的确认实验中。
3)感染源
在世界上某些地区,有10%-20%的人可排出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因此它们在污水中的数量较体细胞大肠杆菌噬菌体和F-RNA大肠杆菌噬菌体低。有报道被污水污染的河水中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的平均含量是67个/L。而在其他地区,污水中根本检不出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脆弱拟杆菌RYC2056噬菌体可随粪便大量排出,检出较普遍,平均25%以上的人可以排出该噬菌体。对水环境的一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水中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的平均水平比致细胞病变的肠道病毒高5倍。理论上,废水中脆弱拟杆菌噬菌体的实际水平高于其检测值。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空斑实验过程不可能始终保持充分的厌氧条件。要提高污水和被污染水环境中脆弱拟杆菌噬菌体的检出率,尚需对检测方法进行改进。
4)实际应用
与大肠杆菌噬菌体相比,脆弱拟杆菌噬菌体的缺点是其检测方法复杂、费用高。选择培养时需使用抗生素,培养及整个空斑实验过程必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上述条件无疑增加了检测成本。空斑实验通常在24h出结果,而大肠杆菌噬菌体实验仅需8h。
5)对饮用水的意义
饮用水中检出脆弱拟杆菌噬菌体可充分证明水被粪便污染,同时也显示水处理与消毒过程存在着不足。
另外,脆弱拟杆菌HSP40噬菌体的存在是人类粪便污染的强有力证据。但脆弱拟杆菌噬菌体在污水、被污染的水环境和饮用水水源中含量相对较低,这一结果提示,处理后的饮用水供水系统中不含脆弱拟杆菌噬菌体并不意味着不含肠道病毒或寄生原虫等其他病原微生物。